MQTT比TCP协议好在哪儿?就好比汽车底盘上有四个轮胎就能跑了,但是想要大家开车更舒服,我们还是得给底盘加个壳。
为什么要在 TCP 协议之上再封装一层 MQTT 协议呢?
举个例子,如果你要用 TCP 协议做一个即时聊天室,那么你:
上面这个例子,在连接服务器(检查合法性、断开连接)、订阅主题(加入聊天室)、发布消息这些过程中,你约定的报文格式和设计的服务器处理逻辑就是 MQTT 协议的内容,当然我举的例子非常粗糙。
MQTT是一个客户端服务端架构的发布/订阅模式的消息传输协议。它的设计思想是轻巧、开放、简单、规范,因此易于实现。这些特点使得它对很多场景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,包括受限的环境:如机器与机器的通信(M2M)以及物联网环境(IoT),这些场景要求很小的代码封装或者网络带宽非常昂贵。
MQTT的优点是:
1)具备实时性,设备控制速度可以在200ms以内;
2)设计简单、轻巧、便于实现;
3)占用资源少,非常适合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芯片上运行
当然,它的缺点也很明显:
1)基于TCP/IP,对网络环境要求相对较高;
2)TCP存在RST攻击,容易被运营商拦截;
3)TCP资源相对UDP消耗大,需要建立连接、维护连接、释放连接
首先TCP是传输层协议,实现了一个双向的通信链路。
MQTT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。(当然中间可能多一层,websocket)
两者不在一个层级,比较谁比谁好是没有意义的。
TCP 也可以实现数据通信,比如发送传感器数据到服务器。为什么要用到MQTT呢 ?
假设现在有一个物联网的应用,当然可以直接用TCP socket 做通信,实际上不少人也是这么做的。然后你就会发现:
* 需要自己写确认重传的机制,因为TCP 连接说不定就断了。
* 如果有很多个传感器(生产者),又要写代码管理这么多TCP连接呢。
* 如果同时又有多个地方需要用到这些数据,还得写一个转发的逻辑。
* 如果系统很复杂,参与人或公司很多,那通信格式要怎么定,怎么改,沟通成本就很大了。
这些东西这么麻烦,又不想加班写代码,那有没有办法简便地解决呢?当然有,就是用现成的协议啦,比如MQTT。
MQTT 提供两个核心功能:
* 三个级别的QOS
*基于订阅/发布的消息转发服务。
用了MQTT, 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就都被优雅地解决掉啦。
其实,同类应用的很多问题,都是有一定共性的。这时候就会有一些人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方式,这样大家就不用重复造轮子,同时又保证了互操作性。这就是协议存在的意义啦。
所以一句话总结,MQTT 和其他的应用层协议,比如 HTPP, FTP, BitTorrent 协议一样,都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生的一套方案,可以帮我们省好多事。
真正的MQTT协议要求的处理逻辑和报文格式都完善很多,但是协议本身还是很简单的,具体内容去看 MQTT 的文档吧。